大足区位于重庆市西郊,面积1436平方千米,户籍人口103.39万人(2011 年),辖3个街道、24个镇,区政府驻棠香街道。距重庆市主城区70余公里。东北接铜梁县,东南邻永川区,西南界荣昌县,西北连安岳县,北毗潼南县。是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,中国优秀旅游城区,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区,国家级生态示范区,国家卫生城区,国家园林城区,市级山水园林城区,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,石雕艺术之乡。古号“海棠香国”,是驰名中外的“石刻之乡”、“五金之乡”、“鱼米之乡”和“鲤鱼灯舞之乡”。 大足文化底蕴深厚,作为其中代表的大足石刻,与敦煌、云冈、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,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。1999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全委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市召开。12月1日,全会一致同意将大足石刻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 大足五金历史悠久,从两蜀到唐宋,延至明清,繁于当代。其悠久的历史、独特的工艺,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大足五金,素有“北有王麻子(剪刀),南有张小泉(小刀),西南有龙水小五金”之称。2005年10月,大足被国家日用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“中国西部五金之都”殊荣[5]。
大足秦以前属巴国,秦属巴郡,汉属益州巴郡(巴西郡)垫江县(今合川)。“当秦汉不为汤沐,在春秋匪附庸。”(《舆地纪胜·昌州》)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先后为梁州(荆州、益州、楚州)巴郡垫江县、宕渠县(今合川)、合州垫江郡石镜县(今合川)地。北周时期,今县境东北部为合州垫江郡石镜县地(今合川),西南部为普安郡永康县地(今安岳)。隋代东北部为涪州石镜县地,西南部为资阳郡隆康县地(今安岳)。初唐东北部先后为合州石镜县、铜梁县、巴川县地,西南部为普州隆康(普康)县地。 公元701年,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将该年的年号定为“大足”,谓“大足天下,天下大足”之意。57年后,其曾孙唐肃宗颁令设置大足县。大足自758年(唐乾元元年)建县,至2011年计1253年。758年,左拾遗李鼎祚向朝廷提出奏请,以“山川阔远,请割泸、普、渝、合、资、荣等六州界置昌州”(见李吉甫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次年正月,唐肃宗李亨接受奏请,正式批准从泸州、普州、渝州、合州、荣州、资州(见王象之《舆地纪胜》的认定)划出部分地“分置昌州”,同时分置昌元、静南、大足三县,隶昌州(见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中的《地理志》),双桥境域属静南县。 771年(唐大历六年),战乱不已,无法成治,州、县均废置,其辖地归还故属。775年(大历十年),西川节度使崔宁奏准唐朝廷,于是年五月复置原州、县,“以镇夷獠”。次年,析壁山(今璧山)、泸州地置永川县,隶昌州。州治迁静南县,辖静南、昌元、大足、永川四县。892年(唐景福元年),撤静南县,所属县地分别并入其余三县,双桥境域归属大足县。 大足县名从来无变,由古及今亦未见有同名之县。基层政区,宋明均为乡里,清代宣统前只设里甲,不设乡,有别于他处。大足县域,自建县至晚唐,约相当今东北半县,景福元年(892 年)省静南县入,方辖今西南半县。 唐宋时期,大足基层政区均为乡里,因其所载不详,双桥境域属何乡里无从查考。元代县以下为村社制,时大足省并铜梁,详情失考。明清时期,属大足县汶水里。 唐末至宋末,为昌州府和潼川府治地。唐末昌州刺史、静南军大使韦君靖在龙岗山开建永昌寨,开创北山石刻。南宋名匠赵智凤在宝顶山用毕生精力建造宝顶山石刻。 1290年(元至元十七年)并入合州,1371年(明洪武四年)复置。1337年(元顺帝至元3年)韩法师起义,称“南朝赵王”。1382年(明洪武十年)改属重庆府。1565年(明嘉靖44年)蔡伯贯起义,建国号“大唐”,号“大宝”。 1662年(清康熙元年)并入荣昌县,1728年(雍正六年)复置大足县。1674年(清康熙十三年)吴三桂称帝,国号周,“全川悉陷”。1678年(康熙十七年)至1680年(康熙十九年)间,双桥境域为吴三桂占据。据说,原双路乡二郎塘燕子岩煤窑平洞尾部刻有开凿年代“洪化”二字,“洪化”乃吴三桂之孙吴世璠年号。 清末民(国)初属重庆府、川东道。清光绪年间,余栋臣三打教堂,两次起义反洋教。1911年(清宣统3年)张桂山组织保路同志军进县城,宣告大足独立,并攻克富顺,被推为富顺都督。1928年2月,中国共产党大足县支部成立。1935年(民国24年)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。 1949年12月13日大足解放。解放后,先后隶川东行署璧山专区、四川省江津专区、永川地区。1983年永川地区撤销隶重庆市。1997年重庆市恢复直辖后,仍隶重庆市。 1974年2月,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在向国务院呈报《关于建立大足汽车制造厂行政区由重庆市直辖的请示报告》中,建议将大足县双路公社和元通公社的青春、天星、白鹤、天桥及土桥公社的茅店、新民等6个生产大队划归新置之行政区,由重庆市直辖。双路公社建制及社名不变。另外6个大队组建为通桥公社(取元通、土桥公社社名各一字而成),并从双路、通桥两公社首尾各取一字,以“双桥”二字作为新置行政区名。1975年10月,经国务院批准从大足县划出置双桥区,隶重庆市。 2011年10月27日,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《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綦江区有关问题的决定》、《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大足区有关问题的决定》,经国务院(国函〔2011〕129号)批准,撤销万盛区和綦江县,设立綦江区,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,设立大足区[6-7]。 2011年12月25日,重庆市大足区正式挂牌成立。同时成立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,开发范围为龙滩子街道、邮亭镇、双路镇、通桥镇。